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古人素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因此对于坟墓选址也很看重,要求其后有靠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案山、中有明堂,小山包上寸草不生,考古专家看后发现蹊跷,连夜请求驻军封锁周边还有水流曲折,这样的宝地最适合作为坟墓,既可藏风聚气、纳福纳财,又能庇佑后代鹏程万里、福禄延绵。
简单地说,想要拥有这样的宝地,首先就要有“山”,因此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帝王陵寝和王侯大墓都坐落于风水绝佳的山区。至于平原地区,由于山低丘矮,很少能出现符合堪舆要求的宝地。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西汉常山王刘舜墓就位于华北平原。当年发现该墓之后,由于其考古价值之高,专家甚至连夜请求驻军封锁。
西汉常山王刘舜,封地位于常山郡,也就是如今的河北石家庄市一带,地处华北平原腹地,自古以来就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很少有高山,自然也就缺少明堂风水宝地。没有顶级的宝地造福子孙,人们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一些小山包落葬。换言之,华北平原各大丘陵基本都有历代古墓存在,也正因为这一点,盗墓贼经常光顾这些山包,盗取古人陪葬品,一代一代地盗掘下来,如今河北地区能够完好保存下来并能进行考古研究的古墓少之又少,能够出土珍贵文物的更是屈指可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石家庄鹿泉区的一个奇怪山包引起了当地文物部门注意,这个山包也位于平原之中,看上去与其他山包并无太大区别,然而怪就怪在这个小山包夏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夏天时周围田地里都长满庄稼,唯独山包上几乎寸草不生,看上去光秃秃的。当地一位考古专家前来调研考察时注意到了这一现象,觉得此地甚是可疑,便立马报告上级请求支援。临时考古队组建后,队员们对山包仔细观察,发现山包不长草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人为垒石夯造而成。经过鉴定,山包土壤中含有很多木炭,木炭又是古代贵族墓葬防水防盗专用之物,能够以整个山包为墓的定是王侯级别的贵族,墓中肯定有着珍贵文物。得出这一结论后,考古队连夜请求国家派驻军封锁山包。
考古队为什么会要求军队前来封锁山包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盗墓行为猖獗,盗墓贼非常精明,找不到大墓时就偷偷地跟在考古队后面。等考古专家找到古墓,盗墓贼就趁机下手,还没等到考古队进行发掘时,他们便已将墓中文物洗劫一空。清东陵中的一些陵墓就是因为考古队保护不当,而被盗墓贼当夜盗挖破坏的。自此之后,考古队一旦发现大型古墓,第一时间就是上报国家,请求驻军保护,以防止盗墓活动发生,并有效保护古墓的完整性。
军队抵达后,考古专家开始在村里对古墓进行调研。当地村民看到部队都来了,知道事情不小,便将他们之前经常挖到一些形状奇特的青铜器以及陶器的事情说出,村民们不知道这些文物的珍贵之处,只觉得陶器好用就拿回家自用,至于锈迹斑斑的青铜器则当废铁贱卖。考古队得知后惋惜不已,连忙向上级申请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一段时间的发掘清理,人们发现这个山包原来是西汉首位常山王——常山宪王刘舜的陵墓,墓中共出土7000多件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对于研究西汉时期丧葬礼仪与常山国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
《汉书·卷五十三·景十三王传第二十三》《西汉常山王刘舜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