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轮独角兽倒下:花加开始破产清算

又是唏嘘一幕。

近日,有消费者收到“破易云”平台发送的“致花加FlowerPlus平台用户”信息花加所属的上海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进行债务清理或重组。这意味着,昔日的鲜花独角兽走到破产清算的边缘。

成立于2015年,花加(FlowerPlus)主打订阅制日常鲜花消费,是国内鲜花电商头部品牌之一,累计收获多轮融资,鼎盛时期公司营业额做到8亿元。然而‌去年9月起,花加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公司资金断裂停业整顿,同年12月创始人王柯宣布重启,曾直播卖花自救,但一番努力仍未能力挽狂澜。

这无疑给当下万千创业公司敲响警钟创业维艰,管好现金流,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开始清算程序

一个鲜花独角兽陨落

这一幕早有征兆。

早在今年6月下旬,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表示,裁定受理上海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指定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担任管理人。

公告表示,上海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即花加母公司)债权人应于2024年8月24日之前,向管理人申报债权。上海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债务人或者财产持有人应当向管理人清偿债务或交付财产。

进一步的信息来自《上海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债券申报通知书》,该文书在今年8月8日署名并签章。根据通知书,所有债权人均需在规定期限内向指定的管理人申报债权,以便参与后续的清算程序,首次债权人会议定于2024年9月4日召开。

在此之前,花加已经危机重重。2023年9月,花加一纸停业整顿的内部全员信,激起千层浪。彼时全员信中表示:

公司自去年(2022)起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苦撑一年多,创始人和高管团队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投入公司,我个人也已经负债沉重。

过去几个月,淡季、历史订单履约以及银行还款压力,导致公司一直入不敷出;9月初公司银行账户被封。迫于无奈,公司决定进入停业整顿阶段。

三个月后,花加宣布重启归来。创始人王柯在致用户公开信中发声,“花加没有倒闭,创始人没有跑路,未来也不会跑路,更不会躺平。”之后,他更是开通了直播,在直播间卖花自救。

今年1月,花加再发声明,用新订单的收益给老用户履约,重启老用户发货,第一批共计100单。彼时,王珂在声明中感慨:“2023年,花加经历了一场致命浩劫,甚至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用花加已经‘死’了来总结也不为过。”

多番努力,但花加颓势难挡。公开信息显示,花加官方公众号于7月下旬进行了账号迁移,改名为“花加鲜花订阅”,账号主体由原来的“上海分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上海早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后者公司主体成立于今年4月,由王先洪100%持股并担任法定代表人。

新公司已不见花加创始人王柯的身影。

融到B轮,为何陨落?

王柯是一名80后,从2010年起便开始创业,曾先后创立零零狸网拍、NOOLABEL私人衣橱,是一名连续创业者。

2015年,他创办花加,提出“线上订阅 产地直送 增值服务”的日常鲜花订阅模式,曾推出99元鲜花包月套餐,用户可以按月订购、按周收到一束花,旨在将鲜花变成中国新中产生活的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时代,VC/PE还在投商业模式创新,花加也引来一批风投,2015年创立至2019年累计完成6轮融资,一时成为独角兽企业。王柯曾回忆,那时候融资都不太难:

那时候的投资圈比较纯粹,比较适合我这种不善于打交道、不太会喝酒的性格。2020年之前,我在花加融资的那几轮,没有喝过一次酒,和那些投资人连饭都没怎么吃,直接跟他们讲商业逻辑、复购率、用户群,钱就来了。投我的机构一般也比较务实。

风险投资入场后,花加发展迅速,公司自建花田、自建分拣、采购等供应链中游环节,一度坐拥1500万付费用户,单月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王柯曾在媒体采访中谈到当时景象:大概2017年,公司营业额做到8亿元,养活了上下游产业链超过1万人。2018年、2019年,甚至疫情期间的2020年,花加都处于盈利状态。

但情况却急转直下。疫情期间,花加深受冲击;2023年疫情阴影退散后,一家轮独角兽倒下:花加开始破产清算花加业务恢复并不如预期,平台续约率及新订阅用户量急剧收缩。

此间,盒马、叮咚买菜等生鲜电商以及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等平台纷纷做起鲜花业务。多方竞争之下,花加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直到2023年9月发布全员信宣布资金链断裂,停业整顿。

“必须承认的是,花加的资金链之所以会断,自身存在的组织架构、管理费用和花材成本隐患,不可小觑。”王柯曾深刻反思,花加以前拿到的融资太多了,当时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期,招了很多富余人力和一些高配人员,造成成本极速上升和新老员工之间的矛盾,内部消耗上升,业务却没有得到本质改进。

危机之中,花加团队曾尝试出去融资,但投资市场已经变了天。融不到钱,花加经营停滞,最困难的时候,王柯微信里仅剩的23块零钱也被冻结了。

走到这一步,有人劝他,可以直接申请破产。但当时他没有选择这条路,“申请破产最简单,但是我不想这么做。我觉得这样不对,不应该这样。”彼时,他心中有个信念只要创始人不愿意放弃,一家公司是很难死掉的。

之后的情况我们也都知道了:过去一段时间里,王柯率队花加艰难自救,但似乎未能扭转乾坤。

2024,剩者为王

警钟响起。

2024年以来,创投圈情绪依然低迷,当投资机构陷入募资难、谨慎出资、苦于退出的处境中,寒意很快传导至创业者,没有造血能力的创业公司现在岌岌可危。

今年刚刚过半,我们已经目睹一批明星企业陷入危机,减员降薪甚至创始人公开自救的景象此起彼伏。它们无一例外都曾是风投江湖的佼佼者,其中部分企业走上了无法盈利、资金断裂、自救续命直到悄然倒下的道路。

当钱比以往更贵,一场关乎生死的残酷考验摆在了独角兽们的眼前,企业的现金流成为大家空前重视的核心指标现金流是一家企业的生命线。

如此道理在当下环境中愈发引起共鸣,良好的现金流才能让创业公司在一路上走得更远。“但很多创业者过于乐观,乱花钱,对现金流基本的理解力都没有。”经纬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曾在一次访谈中指出。

靠输血,不如会造血。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曾建议创业者:为未来至少36个月制定一个明确的现金运行计划。在她看来,在这个复杂环境中找出各种创造现金流的方法,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这样一来,才可以做到自身持续发展,从而为业务建立坚实的基础。

达晨财智肖冰此前也聊起今年的感受,宏观是我们不可改变的,微观是我们大有可为的。他提醒创业者,严控风险,审慎经营。“这也是我们经常提醒企业的,目前的情况扩张迭代速度慢一点,现金流比什么都重要,比如你能跑100米,你就跑95米,留一点速度保持冗余。”

与此同时,创业者也应当警惕对过去的成功产生路径依赖。“在当下的创投环境中,行业的选择太重要了。创业者不要死守一个行业,要灵活主动地转型。”

回顾过去三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深刻影响着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人。此情此景,部分创业者决定尝试另一种选择卖公司。

今年以来,我们见证了一笔笔并购交易诞生。如数日前通威股份50亿元收购润阳股份,缔造了光伏史上最大并购,交易价值相较于润阳股份谋求IPO时的最高400亿元估值,堪称“打骨折”。

即便如此,在不少业内人看来,这依然是一笔水到渠成的交易。“形势比人强,总比独自苦撑,拖到资金链枯竭,公司倒闭的结局好。”一位投资人坦言。如此种种,都是时代的注脚。

也许,这一次寒冬会比想象中长一点,但只要还在牌桌上,一切都还有机会。

参考资料:

《花加创始人:微信仅剩的23块零钱也被封了》,中国企业家杂志

《花加创始人:我不想卖惨,只想活下去》,每日人物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翰诩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